向“新”出发 | 蔚蓝海洋,顺利并网!
四月的春风掠过铁建重工工业园区的钢构森林,三万六千片深蓝“鳞甲”随光起伏,如同凝固的海浪正吞吐着太阳的馈赠。
现场照片(电通院提供)
4月29日,这座由铁五院勘察设计的工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,22.23兆瓦的“追光矩阵”每年可生产1899.59万千瓦时清洁电能,园区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突破16200吨。
今天,【向“新”出发】专栏聚焦铁五院电通院设计团队以“光伏+智能制造”的创新实践,他们将智慧凝结成这片蔚蓝海洋,为制造业绿色转型按下加速键。
本项目工业厂房均为重型设备厂房,厂房柱跨大、层高高,厂房内有十几种不同规格的重型吊车荷载作用,屋面结构承载力差异大。项目结构专业负责人王婧带领结构设计团队,根据屋面检测情况,结合原始施工图,在15天内对每个增设光伏组件的厂房进行严格的建模计算,对每一处需要加固的梁、柱、檩条点位进行精准化节点设计,实现厂房加固设计安全可靠、施工便捷、光伏组件能装尽装。
会议讨论(电通院提供)
在五一节前,设计团队开启冲刺模式。项目电气专业负责人虞金涛回忆道:“这段时间,电气一次、二次设计团队全员待命,校准每一个编号、每一处细节。”
自2025年1月17日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》发布以来,面对并网时限的严格要求,项目总体设计开创性地运用“分区逆变+集中并网”模式。通过智能监控系统,将9个厂房屋顶划分为59个发电单元,实现远程实时监控与智能运维。这种模块化设计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,为项目实现五一节前并网投产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36151块深蓝组件,近40万米直流配线,无数次的踏勘、测量,几十米高的重型设备工业厂房,记载着五院团队绘制的新能源蔚蓝海洋。
这座光伏电站不仅是绿色电力的生产者,更是智慧园区的能量中枢。看着监控屏上跳动的发电曲线,项目总设计负责人邓梦感慨道:“我们设计的不仅是光伏电站,更是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样板。”
外业(电通院提供)
此刻,在工业园区的屋顶上,36151块深蓝色光伏板正以每年1899万千瓦时的发电量,书写着五院人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跃迁的答卷,见证着绿色技术对传统产业逻辑的重构。
在未来,铁五院将继续紧密围绕中国铁建“1+9+N”科技创新体系,通过“光伏+工业场景”的深度融合,在“双碳”目标与产业升级的交汇点上,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