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创纪录!上跨最繁忙高铁
8月13日凌晨,衡水至昔阳高速公路赵县至赞皇(冀晋界)段建设迎来重要突破,由中国铁建铁五院、中铁十八局联合承建的EPC总承包项目——衡昔高速上跨京广高铁3.3万吨超宽T构桥梁顺利完成转体施工,这是华北地区首座高速公路上跨高速铁路转体桥梁,同时也是上跨我国运营里程最长、客运量最大、列车数量最多、运输最为繁忙的京广高速铁路的最重吨位转体桥梁。
转体后(王舒 摄)
衡昔高速赵县至赞皇(冀晋界)段东接石家庄至衡水高速公路,西接昔阳(晋冀界)至榆次高速公路,是联系山西省中部和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的又一高速便捷通道。该项目需跨越“中国最繁忙南北大动脉”京广高铁,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极高。五院设计团队力求采用安全、经济、环保、耐久的桥梁技术方案,保证大桥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对铁路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。针对高速公路上跨运营高铁难题,铁五院积极配合北京铁路局集团、衡昔高速公路建设公司多次组织专家组论证,确保项目顺利推进。
转体前(王舒 摄)
该项目主桥采用2×87米的预应力混凝土T构桥型,桥面全宽达到40.63米,桥面两侧采用双层加强型HA级防撞护栏+防护屏+异物侵限监测网组成综合防护及预警系统。“设计团队历经2年时间,对京广高铁沿线多个桥位开展方案论证和比选。”铁五院桥梁院副总工程师苏国明表示,项目最终选用了主跨竖向刚度大、后期维护少、对铁路运营安全风险最小的桥梁技术方案,转体桥整幅总重量达3.3万吨,在4台500吨千斤顶的牵引下历时88分钟,逆时针旋转75.7°就位。
转体中(王舒 摄)
针对梁型特点、施工工艺以及邻近高铁施工的难点,项目团队通过安全质量精细化管控和检测监控实施跟进,保证了施工质量,为大桥顺利转体奠定了基础。同时,大桥转体过程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监控信息化平台,基于无线测量与数字孪生技术,构建转体过程实时监测及预警平台,动态显示气象、转体参数、梁体姿态等信息,提前预判风险,为转体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。
此外,项目团队还配套的“上跨铁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数智化管控关键技术”等多项技术均达到了行业独创或国际领先水平,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同类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。
据悉,衡水至昔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,将进一步完善河北省高速公路网络布局,京津冀至山西能源基地的物流效率将显著提升,未来将通过邯港高速直连黄骅港,形成河北南部山西中部的“黄金出海通道”,预计石家庄至晋中的车程将会缩短大约30%,对增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能力,促进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